關于推薦全國文明家庭候選名單的公示通知
按照中央文明辦《關于做好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推薦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分配給陜西省全國文明家庭5戶。陜西省經各市文明委自下而上評選、推薦、公示等程序,向省文明辦推薦了候選家庭名單。省文明辦根據《全國文明家庭評選標準和評選辦法》進行了審核,經省文明委研究,擬推薦全月秋家庭、盧效平家庭、曹凱家庭、賀俊花家庭、王玉秀家庭5戶作為陜西省參評全國文明家庭候選家庭。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原則,現予以公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如有意見和建議,可通過信函、郵件、電話等方式從公示之日起向省文明辦反映。
公示時間:2016年10月13日—2016年10月19日
聯系電話:029-85582613,85582606(傳真)
電子郵箱:wmb2606@163.com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0號省委綜合樓六樓省文明辦
郵編:710054
陜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16年10月13日
附:家庭事跡材料
1.全月秋家庭:
全月秋家庭在陜西省西安市戶縣甘亭鎮。全家3口人,丈夫靳多琳,95596部隊一級軍士長,女兒靳雙馨,西北大學附中高一年級學生。該家庭先后獲得“感動軍營——空軍模范幸福家庭”、“情系國防——三秦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全月秋同志先后被評為“西安市好軍嫂”、“全軍最美軍嫂”,被授予“巾幗標兵”榮譽稱號。靳多琳同志先后被評為“空軍十大杰出青年”、“全軍優秀士官”,榮獲“航空機務人員金質榮譽獎章”。全月秋靳多琳夫婦婚后,妻子全月秋為解除丈夫的后顧之憂,主動將年逾70歲,身患胃病、高血壓和嚴重婦科病的婆婆接到身邊悉心照料。婆媳倆在鄉村學校一張床上生活5年多的事跡,深深感動了部隊官兵。靳多琳扎根基層,矢志精武,先后精通4個專業,取得技術革新成果5項,撰寫教學訓練用書3部,10余次參與軍地風險試飛保障,40余次完成主戰機種加改裝、重大損傷搶修和演習任務,帶出百余名技術骨干,榮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2次。女兒靳雙馨勤奮好學,在小升初全省招考中,被五大名校的鐵一中錄取。為減輕家庭負擔,她又以超過五大名校的中考錄取成績,進入公立的西北大學附中春筍班學習,官兵紛紛稱贊靳雙馨為“空軍娃”爭了光。該家庭熱心公益,全月秋主動下鄉支教、交流,將課改新理念新模式帶入農村學校,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在丈夫支持下,全月秋還在互聯網上創建了“為蠻拼的點贊”微信訂閱號公益平臺,促進軍人家庭建設發展能力。為來隊軍嫂和學生家長在節假日舉辦公益講座,為學習上有困難的“軍娃”進行義務輔導。作為“軍地公益愛心使者”,全月秋還牽線地方企業慰問部隊,為軍嫂解決創業就業問題,向患病官兵家庭捐款,生動詮釋了軍人文明家庭的最能擔當奉獻,美在大愛情懷。
2.盧效平家庭
盧效平家庭在陜西省咸陽市彬縣水口鎮下長祿村。盧效平2013年9月被授予“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12年12月入選“助人為樂——中國好人”。2016年5月盧效平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第十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2011年春,他投資給村上建起8間多功能廳,7間兩層村委會辦公樓,7間衛生室、超市、村民活動廣場、休閑長廊,100戶農民住宅小區,并無償為5戶特困戶,孤兒戶建起新居把鑰匙交到他們手上,為村上人紅、白、喜事方便,他投資8萬元購置了一輛14座面包車接送客人,給村上鋪筑水泥路4.5公里,從2004年起,每年春節給村上70歲以上老人發放200元到1000元紅包;2014年起,給全村95位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發放1000元免費就餐卡在村上農家樂刷卡就餐;為村上辦起老年活動中心,圖書室等。老黨員五保戶盧世興夫婦,兩個兒子不幸去世,凄涼度日,他每年給送去3000元生活費,堅持八年,直至兩位老人去世。建設新村他無償出資710多萬元。 他夫妻愛國守法,2012年,他為新落成的彬縣敬老院捐資50000元,給縣上留守婦女兒童捐資20000元,給失獨家庭捐資30000元,他出資14萬元購回標準校車一輛,捐贈給水口鎮中心幼兒園,他給貧困大學生,老黨員捐資26.8萬元,同時,選擇15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資助5000元直至大學畢業,他為四川地震災區、甘肅泥石流災區捐資18000元,10多年來,他累計為家鄉建設新村、建設水口農民住宅小區、為社會公益事業、為“三告別”移民搬遷、公安英烈基金等捐款捐物達2300多萬元,他先后被推選為市、縣人大代表,市、縣勞動模范,省市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全國第十屆五好文明家庭,全國助人為樂好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3.曹凱家庭
曹凱家庭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一個四世同堂的和美之家,全家44口人,父慈子孝、婆賢媳惠、夫妻恩愛、妯娌和諧、兄弟同心、姐妹團結。今年87歲的曹凱,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日常生活中,他注重用延安精神來教育、影響、感化子女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做好表率,當好標桿,幫助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二十多年來,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致力于延安精神的弘揚和傳承。他堅持走遍全縣所有中小學,風雨無阻,誨人不倦,義務演講延安精神。近年來,為了讓延安精神代代相傳,曹凱先后召開三次家庭會議,討論研究在自家院子籌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子女們積極響應,主動捐款,全家先后投資近百萬元規劃10個展室,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他親自給觀眾當講解員。為了使家庭每個成員保持延安精神作風,曹凱又辦起了家庭黨員活動室和家風館。在黨員活動室,可以看到黨章、入黨誓詞、曹凱家庭黨員活動制度、黨員權利與義務、曹凱全家13名黨員應遵循的“六個模范”“八個牢記”“八個不要”、家庭黨員風采錄等。家風館主要陳列內容有:孝敬父母篇、兄弟姐妹篇、夫妻恩愛篇、妯娌和諧篇、教子方略篇、人際關系篇、助人為樂篇、和睦家庭篇、榮譽展覽、家規篇、家訓篇、家風篇和家庭座右銘等。弘揚正氣,圖文并茂。曹凱定期召開家庭黨員會和家庭成員家風會,互相交流經驗、剖析自我、暢談心得。在他影響下,子女們人人尊老愛幼,團結互助,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和睦相處。延安精神在曹凱這個革命之家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4.賀俊花家庭
賀俊花家庭在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孫子外孫,還有小姑外甥。這個大家庭不論是有工作的還是沒工作的,都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在抗震救災、集資辦學、扶貧濟困以及村里修橋、建活動室等公益活動中,累計捐款10萬元之多。每逢寒暑假,她們家都要求孩子們回農村體驗生活,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衣物和食品,培養孩子們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行為。家庭成員很注意自己的行為,全家沒有一個抽煙的,沒有一個賭博的,更沒有違法亂紀吸毒的。為了教育好子女,賀俊花家從1999年開始,自設“家庭獎學金”制度,至今已連續實施了18年。18年來,這項制度影響和激勵了三代人、16個小家庭,已形成了哥哥姐姐幫弟弟妹妹、高年級幫低年級、大學生幫小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在“家庭獎學金”制度的影響下,這個家庭形成了“老人示范家風,子女繼承家風,孫輩順受家風,兄弟姐妹競比家風”的良好氛圍。目前,這個大家庭里已有4個研究生、10個本科畢業生、分別在美國、香港、上海、西安、神木等地工作。是當地孝老愛親典范,教育子女楷模。
5.王玉秀家庭
王玉秀家庭在陜西省安康市,全家共21口人,四世同堂,全國最美家庭。在她退休后第二年,80歲的老母親不慎摔傷,臥床不起兩年多。期間王玉秀悉心照顧臥床的老母親,同時照顧幾個孫子吃飯,從不叫苦喊累。子女們在她的影響下,對外婆也非常孝順,下班后回家就幫母親打理家務,給外婆喂飯、洗澡、按摩。2004年丈夫又不幸患腦血栓癱瘓在床。王玉秀怕影響孩子們第二天上班,堅決不讓子女夜間照顧。有了王玉秀的大力支持,幾個子女沒有了后顧之憂,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她本人被評為陜西省三八紅旗手。小女兒楊小翠在市中心醫院工作,先后榮獲全國、省、市“三八紅旗手”稱號,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小兒媳王曉玲在安康市中醫醫院工作,從一名普通醫生逐步成長為業務副院長,2013年被評為陜西省“三八紅旗手”。一家兩代三人,先后榮獲“三八紅旗手”稱號,在安康傳為佳話。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ightymuzik.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