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長安來”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我生長在故鄉,聽著土地的聲音長大。故鄉的日出,故鄉的日落,都是祖先的彩色,都是我身體的密碼。我從長安來,我是邢慶仁!遍_幕式上,邢慶仁樸實的致辭,流露出邢慶仁對陜西這片黃土地和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深深的愛。
8月1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我從長安來邢慶仁畫展”在中國美術館4號展廳拉開帷幕。這是邢慶仁從藝三十多年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次個展。
現場
59幅作品概括30多年藝術人生
邢慶仁現為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1989年,邢慶仁創作的《玫瑰色回憶》,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最優秀作品獎、新人獎。
本次邢慶仁畫展被列入“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之中,分為“俯仰大地”“點亮家園”“立在長安”三個部分,展出邢慶仁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創作、手稿等共59件。從某種程度上概括了邢慶仁30多年的藝術人生。
“俯仰大地”是基石,就像邢慶仁畫作中表現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從這塊土地孕育而生的。鄉土表現是邢慶仁多年來主要創作的方向,這些作品用筆蒼勁、色調深沉,所有的人物都隱跡在畫面的調性之中,呈現出故土人文的精神旨歸屬。
“點亮家園”是祈愿,是邢慶仁對無名者的生命贊歌。面對人生、面對轉瞬即逝的生命,就要熱烈地活著。邢慶仁筆下繪就的是溫暖的、濕潤的風,是女人和桃花,是充滿勃勃生機的春天的意象。
“立在長安”是堅守,邢慶仁對于生命的一切體驗,而這些都是這塊土地的歷史和現實給予的,邢慶仁在創作上主張順應內心,作品呈現出一種超現實主義的視覺景觀。
評論家認為,邢慶仁一直在用藝術表現自我對于世界的感知,這種感知有生命的直覺,更有對人性的深刻闡悟。
“藝”見
作品給人一種“真實”的存在感
邢慶仁的藝術創作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現代藝術勃興之時,從來沒有離開過生養他的黃土地與長安,其作品也被學界稱為“鄉土表現主義”與“魔幻現實主義”結合的代表。在評論家眼里,邢慶仁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思想,他的創作以現實主義為本,描繪和表現的是人的生命狀態。
“我在邢慶仁的繪畫中,看到的是他對人的生命精神的頌揚”,在展覽前言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邢慶仁在繪畫中力圖呈現這塊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但不是熾烈的、豪放的,而是沉靜的、樸質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農人們隱現其中,無論是清晨、黃昏,還是月光下的夜晚,生命都在悄然無息地生長。在邢慶仁的繪畫中,塑造性的線蒼勁有力,仿佛是從遠古曠野蜿蜒而來的溝壑,帶著堅韌、帶著艱澀,深深刻入這塊廣袤的土地。他的墨氣中傳達的是厚潤渾沌的土地意識,色彩中透出的是真摯純粹的人本情懷。他的現實主義中折射出原始的、詩性的浪漫主義氣質,“一種鄉野的憨厚和緣自生命本體,或曰與生俱來的誠樸,使他的作品給人一種‘真實’的存在感!
邢慶仁表示,故鄉是他藝術生命的根、藝術生命的魂,畫畫是人內心的獨白,只有畫出自己才能點亮人性。人什么時候開始過日子不躲不藏,在真實中找到自己,才有意義。因為,真是一切藝術的骨肉靈魂。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25日。
華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吳成貴 文/圖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ightymuzik.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