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來自西安 “時間雕刻者”講述背后的故事
“嘀嗒”一下,一秒鐘就過去了。在這一秒里,地球繞太陽轉了30公里;飛船飛出去將近8公里;世界上大約有4個寶寶出生;蜂鳥振翅55次……時間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最近,話題#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成為網絡熱門話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已達到9602萬。1月5日,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位于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聽科學家講述“北京時間”背后的故事。
“北京時間”不是北京的時間
“全世界采用區時制,按照地理經度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以其中央經線所在的地方時作為該時區的標準時間!敝袊茖W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介紹,我國幅員遼闊,橫跨5個時區,為了統一管理以及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定義一個全國通用的標準時間。1949年,新中國成立籌備過程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新中國的標準時間是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區時,即東經120度經線所在的地方時!耙虼,‘北京時間’就有了明確定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以首都所在時區的區時作為整個國家的標準時間!
“事實上,北京當地時間,與‘北京時間’有一定的差異!睆埵讋偨忉,在北京,太陽在人們頭頂正上方的時間不是中午12時,而是12:15左右。這是因為北京的地理經度為東經116°21′,并不是東經120度,經度每差一度,時間就差4分鐘。同理“北京時間”的產生地西安,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了大約44分鐘。全國省會城市的地方時與“北京時間”最為接近的是杭州。
“北京時間”為什么產自西安
既然杭州的地方時與“北京時間”最接近,為什么授時中心的產生地不在杭州而是西安?張首剛透露:“上世紀60年代中期,需要在我國建設一個能夠有效覆蓋全國國土的授時發播臺,西安正好位于國家內陸中心!
1966年,根據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戰備任務要求,經國家科委批準,中國科學院在陜西蒲城籌建陜西天文臺,主要任務是研制建設一個完整的短波授時臺并為全國提供授時服務。上世紀70年代初,根據國防和空間科學對高精度時間頻率的需求,經國家批準建設長波授時臺。上世紀70年代末,BPM短波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陜西天文臺地方原子時建立運行,小功率長波試驗臺建成試播,滿足了當時國家重大任務急需。
1980年,陜西天文臺本部遷至臨潼。2001年3月,陜西天文臺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目前全國唯一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研究和應用的科研機構。
本文原載于兵馬俑在線(www.mightymuzik.com),轉載請保留本鏈接,敬謝!